影院吧
影院吧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解密”有几层谜题:从小说到电影《解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65

    


原标题:“解密”有几层谜题——从小说《解密》到电影《解密》


《解密》走上大银幕已半月有余。这部点映阶段就引起热议的电影,让观众屡屡欲罢不能。小说作者麦家说:“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还想多看几遍。”看罢电影不过瘾的网友甚至整理出“解密”的“解题思路”:“《解密》背后细思极恐的10个细节,你看懂了吗?”


有人评价这部集谍战、悬疑等类型元素为一体的电影是“中国笔法的《盗梦空间》和《奥本海默》”;有人将这部电影称为“中国版的《美丽心灵》”。然而,这些似乎都难以概括《解密》的丰富。电影中有句话令人深思,导演陈思诚以此来揭示该片的主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这一生就是解密的过程。”


“密”,是文学的母体。“解”,是电影的谜底。我们不妨来为《解密》“解密”。



《解密》,同《暗算》《风声》合称“谍战三部曲”,为中国文学贴上了麦家的独特标签。


《解密》是麦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人生中的一块磨刀石”,整个创作经历了11个年头,从1991年落笔,到2002年小说出版,其间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解密》问世后,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其间,这部小说的影视版权多次易主,却始终未能改编落地。


有趣的是,在麦家的创作生涯中,后两部小说尽管“出道”最晚,但是“成名”最早,《暗算》《风声》被改编为4部电影、8部电视剧,一次次在中国和世界的银幕和荧屏上掀起谍战浪潮。而如何演绎《解密》的“密码”,曾是麦家和他的文学编剧、影视导演的困惑之处。


从1991年文本起意到2024年电影上映,一部作品兜兜转转已逾33年。而今,作家麦家联手导演陈思诚,终于为《解密》“解密”。


《解密》,讲述了一个隐蔽战线上的传奇。这是一个“数学天才成长为破译高手”的故事。容金珍本是一个对数学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起初,他只是从数学中寻求智力角逐、破解谜题、逼近真相的快感。而在战乱时代,当他亲眼看见战火纷飞之下,人们四散奔逃、被枪弹击中的生死时刻,“何为国家”“我又该何去何从”在他的心中逐渐有了愈加清晰的答案。


在漫长而枯燥的人生里,在位于荒山野岭的701基地,容金珍几乎没日没夜地演算、推理,在梦境中观照现实,在规律中破解谜题,陆续破译了“紫密”“黑密”等美国军方的高级密码,以此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直至最终在隐蔽战线上“解密”至人生的终点。


《解密》有着一定的阅读和接受屏障,这便是“解密”的多义性。容金珍用一生呕心沥血破译的密码,更具有了复杂的含义。


《解密》的第一层叙事,其实就是一个隐蔽战线的传奇故事,也即观众所熟悉的谍战故事。值得注意的是,《解密》中的密码,不是以前谍战剧中常见的密码本形式,电影中的密码已经进化为一种数学系统,代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密码技术和数学理论的应用。701基地的任务是破译这些密码,获取敌方的情报,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决策和军事行动。


第一层叙事中,“解密”被放在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局势中,是对敌方密码的破译。在第二层含义中,《解密》对天才容金珍进行了一次“解密”中的“解密”。他让观众前所未有地接近一个天才无比孤独的内心世界。容金珍具有独特和深刻的思维方式,他在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时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视角。比如他对数字与日期的高度敏感和敏锐,他以具体的天数来标记经历。


借助容金珍,“解密”既破译了敌方的逻辑密码,也解开了自己的人生密码。


在电影中,陈思诚将这种含义加以放大——“紫密”和“黑密”是具体的作战密码,更深一层则是令人费解的人心密码。“数学和密码结合在一起,不但抽象而且深奥。故事的内核不是讲述如何破译数学的密码,而是关于人心的破译。”麦家说。


容金珍虽是难得的天才,但是他不通人情世故,不懂社会变通,他的身上有着正常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的弱点。比如,不善社交、不懂情感、不会交流、时常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边界……麦家在小说中浓墨重彩地对他复杂的性格加以描述,然而要将“孤僻天才习得人生真谛”的故事在大银幕上演绎出来,对于电影导演不啻是一个挑战。


正因为如此,电影塑造出容金珍这个特殊人物在特殊时代的特殊经历。他有虚构色彩,但又附着了真实历史人物的特性,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个体在时代中跌宕精彩又极具宿命感的一生。这也促成陈思诚在电影剧本最后提炼出的那句话:“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这一生就是解密的过程。”



对于陈思诚来说,拍摄这部电影最大的难处,是他和整个剧组对密码领域一无所知。为此,他特地请来密码专家给剧组上课,告诉创作人员密码到底是什么,它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迭代,整个密码史对人类到底有多重要。“能够通过创作,对未知的领域有全新的了解,我想这也是创作最有意义的地方之一。”陈思诚说。


容金珍是幸运的。养父母一家给予他无尽耐心与包容,不间断的书信、养母亲手做的酥糖……这些教会他什么是亲情;妻子小梅每天半夜叫醒他记录梦境、从中寻求破译的灵感,照顾他的衣食住行……这些教会他什么是爱情;导师希伊斯毫无保留地激发他的数学天赋、用“棋子”“本子”等启发他如何不被梦境所困、不被执念所缚……这些教会他如何战胜对手,又如何战胜自己。


容金珍是不幸的。容金珍被“黑密”困扰数年,精神濒临崩溃。密码破译是一件会“吞噬”人的艰苦工作。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和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身体和精神备受“折磨”。容金珍不仅要与复杂的密码作斗争,更要与内心的恐惧、孤独和自我怀疑作斗争。容金珍的痛苦更来自解密本身,用电影中的话来说,解密是人类精英之间最顶尖的博弈与厮杀。天才的博弈必须深入到对方的心理层面,试图理解对方的动机、习惯和弱点,以制定相应的策略。


精神的厮杀、灵魂的较量,其实是最残酷的。电影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投射于容金珍与希伊斯这两位隶属于不同阵营的人,甚至是两个对立面的精神角逐。他们是彼此最熟悉的对手,他们之间的博弈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较量,更是心理战术的使用。精心构建的“紫密”被容金珍破解后,希伊斯沉淀数年,利用容金珍的心理弱点制造出“黑密”,还通过寄唱片与偷笔记本来“杀人诛心”,这些桥段的设计都增加了叙事和解读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影片的品质和趣味。


在这种意义上,这也是一部致敬英雄的故事。容金珍的形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谍战英雄形象。容金珍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密码系统之一,它需要数月乃至数年地沉浸在复杂数据和逻辑之中,反复试验和验证不同的解密方案。长时间孤独与痛苦的思考,让容金珍无法休息和放松。他是一位在幕后默默耕耘、用智慧与坚韧守护国家安全的无名英雄。他的战场是无形的密码海洋,如果说天分是帆,压力与痛苦才是他的桨。


很多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了容金珍、老郑等人物背后那些众多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在革命历史上,隐蔽战线的斗争虽然看不见硝烟,但惊心动魄,比试的是脑力、心力和意志力。比如“龙潭三杰”钱壮飞、李克农、胡底,潜伏到敌人的“心脏”,每日过着“在刀尖上舞蹈”的日子;比如延安时期的宋兆宜,“一夫当关”挑战敌方整条战线,10年破译上千份情报,关键时刻破译敌军的密码。


主题思想的世界性、题材内容的稀缺性和人物形象的独特性,赋予这部小说“异质”的光芒。电影改编的版权几经辗转,从国内到国外,从名导到新人,不下6位导演想要将《解密》搬上银幕,却始终“想而不成”,原因在于表达之困、表现之难。高智商天才的博弈、跨越一生的曲折故事、以梦解密的幽微呈现,都被认为是影视化过程中的难题。


容金珍小时候,小黎黎给他讲过“國(国)”的定义。长大后,曾经不谙世事的容金珍对家国的分量更是有着深邃的感受——是脚下不容侵犯的疆土,也是身边需要守护的人。


如此这般,电影《解密》为国产故事片开拓了新的叙事空间。“我们应该记住这部电影背后的英雄,也就是我曾经的战友们。他们拥有的智慧可以炼成金,他们迷人的才华和胆识本来可以让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是为了国家利益,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成为永远的秘密。《解密》是向他们致敬,也是对亲爱的祖国的致敬。”麦家说。这些,是他写作的初衷。



表现破译的技巧、表现破译与梦境的关系,是文学创作的独特之处。小说可以通过比喻,为读者建构想象空间。比如,讲到容金珍破译“紫密”,小说可以比喻为在1万扇门中去寻找那个独特的门,破译密码的过程就是反复打磨那把开门的钥匙。容金珍的破译灵感是通过做梦获得的。


然而,对于影像呈现,这些却都成为难点。


在影片中,陈思诚巧妙地运用各种矛盾的具象,来表达矛盾的抽象。比如,在围绕容金珍的多重关系中,容金珍与希伊斯是最重要的一组,他们是师生、“敌人”、对手的同时,也是朋友和知己。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了解彼此。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和解密这一领域的共同热情,或是对同行者天赋与能力的钦佩和赞赏,更是因为天才对于自身痛苦的深刻体认——他们如此真切理解彼此在追求卓越过程中所经历的非常人所能理解的折磨,他们能够共情彼此在动荡年代中身不由己的命运。痛苦让他们一再认出彼此,接近彼此。这种共鸣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联系,他们惺惺相惜、救赎彼此,这是故事的起点——希伊斯珍视容金珍的天分,也是终点——容金珍破解“黑密”后选择保护希伊斯。《解密》如此处理两人的关系,是巨大的温柔和仁慈。


电影还巧妙运用了大段大段容金珍的梦境,以阐释影像难以表达的语言谜境。红色沙滩、静默巨物、金色芦苇、密码迷宫、神秘海象人、缠绕的输液管、坍塌的摩天轮、火车上的追杀、埃尼亚克围成的房间等等,它们都是视觉奇观,在大银幕上美轮美奂。从电影美学来看,这些梦境体现陈思诚的艺术追求,将电影的“造梦”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解密》的影像风格中,与现实的梦境感相呼应的是梦境的现实感,达成真实感与想象力的交融,理性与感性的交锋。执导第10年,在将类型化电影做到极致后,陈思诚完成了一场对自己的“解密”。他与国内外顶尖团队倾力合作,以“十个梦境”串联起天才少年容金珍的一生,在追求梦境的真实感和现实生活的梦境感中找到平衡,完成了国产大片的一次创新表达。


从科幻片《流浪地球》到战争片《长津湖》再到神话史诗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近年来,每一种电影类型的拓展,都提升了技术实现艺术想象的能力,建立起更完整、科学的工业化流程,点点滴滴凝聚着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成果。电影《解密》从获得版权到上映只用了2年,改编从“想而不成”到“水到渠成”,电影工业是打开《解密》这扇门的钥匙。


《解密》中,“梦境”交叠,建构起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影片用10个场面宏大、瑰丽,时而又有些惊悚、恐惧、荒诞的梦,表现容金珍如何日以继夜寻找出解开密码的那把钥匙。在麦家看来,10个梦境是10个关卡,每一段梦境都是创作者给自己出的难题,也是对电影工业的考验,失之毫厘则可能差之千里。片中有一个关于红色沙滩的梦,从制作到拍摄全程用了90天。剧组搭建了5000平方米的大棚,用105吨沙子铺成2000平方米的人造沙滩。巨大的灯阵营造出海边日落的逼真氛围,造浪机不断造浪,沙子跟浪交互、光与浪交互,色彩、光影交织出亦真亦幻的电影质感。


最难实现的是那片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红色沙滩。一开始,剧组试图寻找实景,但找遍全世界著名的沙滩,最相似的也只有粉红色。为了实拍,美术和道具团队耗时一个月制作出105吨特别染色和固化的红色沙子。为了精准实现几次红色沙滩上的光影变化,剧组使用75套LED灯组成灯阵,在摄影棚内打出非常均匀的、有强度的光,模拟真实太阳。剧组更是将所有道具灯都进行编程,摄影师可以单独控制每一盏灯,用调光台完成现实与梦境的切换。


最后,余晖洒在地平线上,海天一色,世界只剩下红沙、海浪、沙滩上的巨型海象,和那对夕阳下专注对弈的师生,共同完成这场瑰丽而永恒的梦境。


《解密》,绝非一本“好写”的书,更非一部“好懂”的电影。我们从这本书问世的经历中,早已窥见这一点。


曾几何时,麦家借助书中人物,高声呐喊:“难道你还斗争得不够吗?一只笼子在企盼一只鸟。”然而,他和他的人物却始终在真实世界来回打转,迟迟等不来自己的年代。


值得祝贺的是,《解密》终于等到了它迟到的荣光。站在盛名与光环之下,麦家仍骄傲地守护着他的孤独、脆弱、迷惘。这些苦与痛、悲与乐,是他的文学的标识,更是他的文学宣言。


“解密”到底有几层谜题?小自个体、亲人、家庭,大至国家、天下、时代,答案自不待言。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