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吧
影院吧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查令十字街84号》:“汉尼拔”也是个体面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28

《查令十字街84号》还有个更拗口的名字叫《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吸引我看这部1987年上映的老电影,主要原因是被影片中生活拮据却气质优雅的英伦人文吸引,而且还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女主海莲(安妮班克罗夫特 饰)在征得男主弗兰克(安东尼霍普金斯 饰)的遗孀罗拉(朱迪丹奇 饰)同意后,将两人之间来往二十年的信件整理成书,这段故事本身就很感人,后来有人说这是“爱情”,我在观看后觉得更像“伯牙子期”之交。

查令十字街84号对应的是一家名为“马克与科恩”的书店,1940年代末,这家书店刊载了一则出售古董书籍的广告,主打价格便宜量又足。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文艺女青年海莲看到了这则广告,正好她四处寻书无果——美国本土生产的书籍太贵,以她微薄的收入显然买不起。于是她致信“马克与科恩”书店,列出书单询问是否有她中意的书册。

店长弗兰克阅读信件后,决定在对方没有汇款的情况下先把书寄到美国,这一举动让海莲大为感动,于是两人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书信往来。

在交流中,海莲和弗兰克也从简单的买卖关系变成了书友,他们时常交流对一些作家的看法以及对诗词的喜好,弗兰克觉得海莲是一个心直口快但文笔幽默的女士,海莲也认为弗兰克是位作风严谨不失诚信的绅士。这种友谊渐渐从海莲与弗兰克之间扩散到海莲与这家书店的所有店员。

当海莲在同住的英国友人那里得知,彼时的英国还在实行配给制,每个人每个月只能买到一个鸡蛋时,本就收入不高的她开始向从未去过的伦敦寄去一箱又一箱的食品,当书店里的人打开装裹完整的木箱,看着那些紧俏的罐头、火腿时,书店里的人沸腾了。包括弗兰克在内,他们没想到一名“客户”会如此体贴,于是开始有店员背着弗兰克给海莲写信,向她表达感激之情。并在后来的日子里和弗兰克一样,向海莲描述伦敦的生活,以及大家的生活。

弗兰克很想告诉海莲,她不知道后来她寄来的那些食物让店员们获得了怎样的喜悦,他们回家与家人分享,并告知这是新大陆友人的馈赠,对于依旧没有摆脱战争创伤的英国人来说,海莲在给予他们生活的希望。

海莲在后来的日子里每个月节省开销,坚持为书店寄送食品。书店里的人也把海莲摆脱收购的书单当作头等大事。这边海莲要什么样的古籍,弗兰克就会第一时间去英国各地搜寻。

她也珍藏了店员们共同制造的精美桌布,这是她得到的友情回报。

两人之间的友情连同全体店员共同绘制了和平岁月中的一段美好。

在此期间,海莲并不是没有想过去英国拜访这群素未谋面的“老朋友”,但每次都因各种情况作罢。另一边每当海莲说要来英国时,弗兰克和全体店员都兴高采烈,当然也都在拜访作罢后失落一整天。

时间来到1960年代末,有一天海莲发现弗兰克迟迟没有来信,她多方询问才知道弗兰克在一次手术后感染不幸去世。

海莲,失声痛哭……

在此之前,海莲知道二十年间,书店里也有人离世,还有人离开,只有弗兰克依旧坚守在书店里为海莲找书,她也不知道有时弗兰克会对着来到店里的美国女士凝视,他总觉得海莲会在某个午后走进店里……

但海莲终于来到伦敦,她已两鬓斑白。英国,这个她在书中品味的国家展现在她眼前。但此时她已经没有了憧憬,只是按照地址来到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与科恩”书店。

此时书店早已人去屋空,那曾经摆列满满书籍的书架如今落满灰尘。她并不是不知道书店的陈列和布置,十年前她的好友去伦敦演出,特意替她来到书店,只是没有向众人表明身份。而是写信告诉海莲“一切如你所想,人和书都很不错……”

眼前的一切被回忆牵动,弗兰克甚至来不及和她道别就已离去。而“藏书”和“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少。海莲还记得第一次收到寄来的古籍时,羊皮书封面和黄色的纸张带来的手感与惊喜,那是阅读者的福音,也是一段长达二十年的友谊的见证。

在拜访弗兰克的遗孀罗拉时,对方说“我真的很嫉妒你,因为我的丈夫总是在收到你的信时欣喜不已。”

这种友谊无须置疑,因为直到弗兰克去世,两人都没有见过面,尽管在二十年里,书店里的店员纷纷猜测海莲究竟长什么样?海莲也在信中故作神秘,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女性,既不漂亮也不富有,没有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否则也不会有这场遗憾。

直到今天,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早已没有书店,但留下一块镶嵌在墙上的铜牌:

“海莲与弗兰克的友谊让伦敦查令街84号举世闻名……”

这是一个很浪漫的故事,无关爱情的浪漫,却是普通人生活中的浪漫。

就像本世纪初网络未曾普及时,国内流行的“笔友”,当成年后再度触碰那些泛黄的信件和内容时,仿佛那些时光历历在目。二十年里,海莲工作、生活、搬家,每次她都把自己的近况写进信里,弗兰克也告诉海莲,有些店员在医院也要听弗兰克念及朋友的生活。

那是这位想象中的完美女士带给他们的生活鼓舞。至于弗兰克……

伯牙子期,此生只能偶遇。

安东尼霍普金斯1987年时正值壮年,这位英国演员完美地诠释了一种刻在骨子里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会为了欣赏海莲的才华与文笔,在没有汇款的情况下先把书籍寄出去,也会在收到海莲赠与的食品时心生感激——尤其在配给制下生活拮据的时代,他绘声绘色地在信中向海莲描述这种简单的快乐。

作为曾经目睹过计划经济末期的中国观众,我觉得大概能了解弗兰克等人的感受。尤其是当店员们对这位彼岸的朋友心心念念时,我感受到的是善良、淳朴和对生活的热爱。

《查令十字街84号》是偶然“拾得”的冷门电影,吸引我的也是“汉尼拔”之外的英伦绅士形象,读书人爱书是天性,难得遇到同伴也是小确幸。

有些对书籍的渴望和爱慕,其实早已超脱男女之情,这种感情甚至更加隽永,令人观后感慨且难忘。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