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吧
影院吧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上映半个月接近10亿,居票房榜第一,这电影究竟凭啥横扫国庆档?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22

《志愿军:存亡之战》是《志愿军》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聚焦于朝鲜战争里的几场重要战斗。上映三天就破了3亿票房,如今半个月接近了10亿。在国庆档里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这部电影是如何在激烈的国庆档里撕出一条血路的呢?

一、大制作、大场景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讲的就是大家熟悉的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当时,我们2.5万的志愿军硬碰硬抵抗着“联合国军”的4个师近5万人。这场大战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守住阵地,保证后面的兄弟撤离和整顿。

为了拍得逼真,剧组搭了20多个摄影场地,总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而铁原阻击战那部分,光布景就占了20万平方米,是三部曲里最大的。他们花大力气建了1万米长的战壕,还原了历史上宽25公里、深20公里的铁原防线。这些场景里,不仅有战壕、工事,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历史细节,它们一起填充了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除了实实在在的场景,他们在服装道具上下足了功夫。据统计,影片中用到的衣服大概有25000套,志愿军的军装就有5万斤。他们选衣服的时候,会根据历史背景、角色身份来决定。

而且,影片里的武器、弹药、装备都是真的。拍大场面的时候,他们用了2000多群众演员。这样的战壕搭建、爆破效果、群众演员、实景拍摄,都证明了他们想把现场搞得像模像样,让观众看得过瘾。

制片方想通过电影让大家直观感受那段历史,知道当时的情况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做法,既让观众了解历史,又让影片看起来很震撼。他们希望观众在享受历史的感觉和真实冲突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电影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二、丰富的人物群像

《志愿军:存亡之战》更加关注这场战争中每个普通人的故事。主要讲的是李默尹、李想、李晓这一家人的故事,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战乱年代。

李默尹,作为全家人的支柱,深明“家”“国”之间的衡量和抉择。明明心里眷恋着妻子儿女,却仍然挥泪告别家园,投身残酷的战争。在军事会议上,身为军委作战部参谋的他总能提出实用的建议。在战场上,他更是奋不顾身,挥剑战斗,即使身受重伤,心中牵挂的仍是队友,嘱咐他们去确认水源是否安全。

李想虽然是最小的孩子,却是重担在肩的营教导员,他既关心父亲如炙的鬓角,也想念哥哥李晓哭泣时脸上的笑容。李晓在得知父亲的噩耗后,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哥哥李想只能用糖果哄她开心。

从他们在战场上重逢的那一刻开始,到最后不得不再次分离,再到李晓得知哥哥再也无法回来的消息,整个过程都充满了深深的亲情和无奈。他们的故事就像那个时代无数家庭的缩影,诠释了个人小“家”和国家大“家”的重要性。

而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国”的大义,也感受到“家”的力量。这些细枝末节的情节包括李默尹临走前留给李想的糖果,李想又传给了李晓,以及李默尹、李晓一直带着的那串家门钥匙等等。这些小东西传递着人间的温情和理解。

除了主角们外,孙醒、杨三弟、张孝恒、蔡长元也都在电影中有深度的描绘。他们的多元身份比如指挥官、士兵、战损记录员、译员等等,他们为同一个目标努力拼搏,共同构筑了《志愿军:存亡之战》厚重的情感底色。

影片还描绘了很多配角,比如指挥官、士兵、战损纪录员,包括翻译等等。虽然他们来自不同职位,但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都在努力付出。这里面的情感塑造和人物发展都非常出色,让观众感觉每个角色都非常真实。


THE END
*
*
*
*